中華現代民族國家認同與蚩尤文化研究

貴州河灣苗學研究院 楊培德 院長

    對於蚩尤文化研究,民國時期就已經有少數漢族學者涉及,比如王桐齡在《中國民族史》中說:“當時苗族文化,相當發達,第一發明刑法;第二發明兵器;第三發明宗教。後來漢族所用之五刑、兵器及甲胄,而信奉之鬼神,大都抵苗族所創,而漢族因襲者。”又如宋文炳在《中國民族簡史》中說:“苗夷文化,在現代似無可稱述,惟於上古時期,極為發達,影響漢族亦很大。簡單敘述,約分為:

    一、刑法。《尚書呂刑》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爰始淫為劓椓黥,越茲麗刑,是刑法為苗族所發明,漢族沿襲所用;二、兵器。史稱“蚩尤好兵作亂,作刀戟大努”。又《管子 地數篇》“蚩尤受金作兵”。蚩尤帝在黃帝時,為苗族酋長,是兵器亦為苗族所發明;三、宗教。楚語:‘少嗥之衰,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於祀。’是宗教為苗族所發明。兵器乃自衛武器,刑法、宗教,亦維持社會治安不可缺少的東西。此三件,均為苗族發明,有裨益於漢族甚大。”。

    王桐齡和宋文炳這樣對蚩尤帝肯定性研究的人極少,大多數學者仍沿襲“萬世皆黃帝一系”的歷史觀,沿襲司馬遷在中國正史的《史記》中說:“蚩尤最為暴”、“蚩尤作亂”的妖魔化歷史偏見。20世紀40年代,苗族有石啟貴、楊漢先、梁聚伍三位學者開始用漢文書寫文本來研究肯定蚩尤帝祖。50年代以後,有一批苗族知識份子深入苗族民間進行田野調查,記錄苗族民間關於蚩尤九黎文化的口述史,同時又到浩如煙海的漢文典籍中去尋找有關蚩尤九黎的歷史記載。直到改革開放後的1985年,他們的研究才得以在國家民委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的《苗族簡史》中體現。至此,對於蚩尤帝肯定的研究成果才得到從現代民族國家層面上的初步認可。

    1988年貴州省苗學會成立,苗學會成立後就一直以蚩尤文化研究為重點,陸續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的研究成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陳靖老紅軍就蚩尤帝的“平反正名”問題,給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寫信。90年代以後,在學術界的一些知名學者以及苗學會的影響下,河北涿鹿成立了三祖文化研究會,修建了三祖堂;江蘇無錫吳文化公園雕塑了蚩尤帝祖聖像;山東陽谷成立了蚩尤文化研究會,並修建蚩尤文化園。在為蚩尤帝“平反正名”,承認黃帝、炎帝、蚩尤帝為中華三祖的追根溯源工作中,臺灣唯心宗 元 禪師高瞻遠矚,用“您我同是中華三祖之兒女,皆應珍惜善情緣”的話開示大家,並親自辦了許多好事大事。他出資在涿鹿修建了蚩尤祠。從2004年至今,在臺灣舉辦祭祀黃帝、炎帝、蚩尤帝的祭祖大典。2015年,在貴州千戶苗寨的西江,舉辦了蚩尤帝像安座儀式。總之,現在可以說,蚩尤帝與炎帝黃帝齊名為中華民族三始祖的地位已得到初步認同。

    作為中華現代民族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中華民族,無論其文化認同或政治認同都不能只用“萬世皆黃帝一系”的單一民族歷史作為國家歷史,必須用56個民族認同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多元匯流的多數民族歷史作為國家的歷史。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在《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一書中就否定了“萬世皆黃帝一系”單一民族歷史觀,他說:“我們習慣于把漢族史看成是正史,其它的就列於正史之外。於是,本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係,如夏、商、周、秦、漢便被串在一起,像串葫蘆一樣,一根棍串下來,成為一脈相承的改朝換代,少數民族與境外接壤的周邊地區的歷史則被幾筆帶過。”中國著名的史學家顧頡剛也在《中國史學入門》中說:“人們對於中華民族的來源,有兩個不科學的錯誤觀念,必須打破。第一個錯誤,說中華民族自從三皇五帝以來,一直是統一的;又一直是封建帝王時代傳下來的。……古人說自己是‘三皇’‘五帝’生出來的,是黃帝的子孫,其實這是不對的。這個說法鐵板釘釘般地定下來,就使科學的民族史無法研究了。”顧頡剛還說:“‘中華’不是單一的民族,而是許許多多、大大小小民族的匯合。‘中華民族’自最古時代,到近古,到當代,是在中國領域共同生活的各族人民的總稱呼。”[1]

    有人認為,研究並肯定蚩尤帝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地位,會有礙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現代民族國家以及中華民族的認同,這是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中華民族等同于華夏漢族的單一歷史觀的誤解。要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56個民族共同參與締造的。中華民族是各民族在歷史上多元交匯逐漸形成的,各民族在歷史上曾經產生過的種種衝突其實都屬於內部的兄弟鬩牆。特別是近代以來,各民族在共同的反帝反封建過程中促使中華民族從自在民族成為了自為的現代國家民族。苗族在中國的現代民族國家確立過程中所作的貢獻比比皆是,比如19世紀末,雲南苗族項從周領導的苗族愛國抗法鬥爭,在推翻帝制建立中華現代民族國家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領導人中就有貴州苗族王憲章。在中華民族危亡的八年抗戰中,就有兩個苗族師(國民革命軍暫編五師、暫編六師)血灑抗日疆場。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鬥爭中,苗族參與的人不計其數,滕代遠、陳靖、顧希均、張斐然、田家樂、吳德祥、熊亮臣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這些鐵的歷史事實說明苗族對於中華民族的認同,對於中華現代民族國家的認同,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是毫無問題的。苗族要求正確評價蚩尤帝,恢復蚩尤帝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地位的歷史訴求,是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多源匯流的認同訴求。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蚩尤文化研究是一項國家歷史文化研究,更是一項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加強中華現代民族國家認同的研究。

1、顧頡剛《中國史學入門》,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1頁、151頁。

分 享